有法 法

所别 能别

自性 差别

前陈 后陈

遍是宗法性

同品定有性

异品遍无性

声是无常

声是所作性, 所作性无常

所作性(勤勇无间所性)遍是声所有, 是所作性定有无常, 若是常, 遍无所作性

瓶是无常

虚空是常

缺减过性

声无常, 以眼所见故

声是常, 所闻性故

声是常, 所量性故

声非勤勇发, 以眼所见故

我常, 非勤勇发故

声是常, 所作性故

声是常, 以眼所见故

立宗过性有九, 不成因过有四, 不定因过有六, 相违因过有四, 同异喻过有十

似立宗

现量相违(声非所闻)。比量相违(瓶等是常)。自教相违(胜论师立声为常)。世间相违(怀兔非月有, 人顶骨净。众生分故。犹如螺贝)。自语相违(我母是其石女)。能别不极成(佛弟子对数论师立声灭坏)。所别不极成(数论师对佛弟子说我是思)。俱不极成(胜论师对佛弟子立我以为和合因缘)。相符极成(声是所闻)。

似因

不成不定及与相违

不成有四。一两俱不成(立声为无常等若言是眼所见性故)。二随一不成(所作性故对声显论)。三犹豫不成(于雾等性起疑惑时。为成大种和合火有而有所说)。四所依不成(虚空实有。德所依故。对无空论)。

不定有六。一共(声常所量性故。常无常品皆共此因。是故不定。为如瓶等所量性故声是无常。为如空等所量性故声是其常)。二不共(如说声常。所闻性故。常无常品皆离此因。常无常外余非有故。是犹豫因。此所闻性其犹何等)。三同品一分转异品遍转(如说声非勤勇无间所发无常性故。此中非勤勇无间所发宗。以电空等为其同品。此无常性于电等有。于空等无。非勤勇无间所发宗。以瓶等为异品。于彼遍有。此因以电瓶等为同法故。亦是不定。为如瓶等无常性故。彼是勤勇无间所发。为如电等无常性故。彼非勤勇无间所发)。四异品一分转同品遍转(如立宗言声是勤勇无间所发。无常性故。勤勇无间所发宗。以瓶等为同品。其无常性于此遍有。以电空等为异品。于彼一分电等是有。空等是无。是故如前亦为不定)。五俱品一分转(如说声常。无质碍故。此中常宗。以虚空极微等为同品。无质碍性于虚空等有。于极微等无。以瓶乐等为异品。于乐等有。于瓶等无。是故此因以乐以空为同法故。亦名不定)。六相违决定(如立宗言声是无常。所作性故。譬如瓶等。有立声常。所闻性故。譬如声性。此二皆是犹豫因)。

相违有四。谓法自性相违因(如说声常。所作性故。或勤勇无间所发性故。此因唯于异品中有。是故相违)。法差别相违因(如说眼等必为他用。积聚性故。如卧具等。此因如能成立眼等必为他用。如是亦能成立所立法差别相违积聚他用。诸卧具等为积聚他所受用故)。有法自相相违因(如说有性非实非德非业。有一实故。有德业故。如同异性。此因如能成遮实等。如是亦能成遮有性。俱决定故)。有法差别相违因(如即此因即于前宗有法差别作有缘性。亦能成立与此相违作非有缘性。如遮实等。俱决定故)等。

似同法喻

似同法喻有其五种。一能立法不成(如说声常。无质碍故。诸无质碍见。彼是常犹如极微。然彼极微所成立法常性是有。能成立法无质碍无。以诸极微质碍性故)。二所立法不成(如觉。然一切觉能成立法无质碍有。所成立法常住性无。以一切觉皆无常故)。三俱不成(复有二种。有及非有。若言如瓶。有俱不成。若说如空。对无空论。无俱不成)。四无合(谓于是处无有配合。但于瓶等。双现能立所立二法。如言于瓶见所作性及无常性)。五倒合(谓应说言诸所作者皆是无常。而倒说言诸无常者皆是所作)。

似异法喻亦有五种。一所立不遣(且如有言诸无常者见彼质碍。譬如极微。由于极微所成立法常性不遣。彼立极微是常性故。能成立法无质碍无)。二能立不遣(谓说如业。但遣所立。不遣能立。彼说诸业无质碍故)。三俱不遣(对彼有论。说如虚空。由彼虚空不遣常性无质碍性。以说虚空是常性故。无质碍故)。四不离(谓说如瓶见无常性。有质碍性)。五倒离(谓如说言诸质碍者皆是无常)。